找到相关内容288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

    所以大家时常要记住,十大愿王之随喜功德、恒顺众生,是菩萨给我们说的话,修行必须依真智慧为总纲。下面的细目,一一都是以智慧为根本,这就是佛法。如果没有真智慧做总纲,则所修的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...讲的句句真实。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用随缘,而不用攀缘。则你行的就是‘菩萨道’,修的就是‘无上菩提’。即是古人所说‘一切法皆是佛法’!如果法法攀缘,则一切法皆非佛法。祖师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深,希望我们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3254387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

    因此佛法要旨在“遣荡一切遍计执尽,即证圆成而了依他”。都是针对一切众生乃至菩萨,都有最微细所知障法执未穷。佛说法在尽遣遍计执的同时,也阐明世出世间因果,皆是没有决定相的无自性的毕竟空。此即《心经》...《法性空慧学概论》。其间还讲解《金刚经》、《能断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多遍。著有《金刚经义脉》、《讲录》、《能断金刚经释》、《仁王般若经讲录》、《心经述记》、《讲录》、《讲义》、《释义》书。   虚大师...

    方 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256531.html
  • 佛画研究

    菩萨的画像。  菩萨像可以分为四类:  第一类是总的用形象来表达菩萨修行阶次的画像。根据佛教的理论,自凡夫而修行到达佛界,中间要经过四十二个阶次,就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向、十地,、妙觉共四十二阶次。住、行、向三十位又总称为三贤位,十地又称为十圣位。是等同于佛的菩萨,妙觉就是佛位。用四十二个不同形状的人像来表达这四十二位,便是四十二贤圣像,又可以分开各各单画,如菩萨像之类。   第二类是佛经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860075.html
  • 净土宗教程第三编

    与诸佛,是为菩萨。普贤乃以十大愿王,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。证知净宗念佛法门,实肇始于华严,广被大机利根的菩萨。   第二阿含时,原始典籍处处...鹿苑时),三方时,四般若时,五法华涅盘时。五时中,华严、阿含、般若、法华涅盘,依所说的经名立时。方时就所说的教法立时。兹分述如下:   1.华严时   释尊于寂灭道场,始成正,最初三七日间,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1560591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说什么?

    随喜功德品,皆说佛果之妙德,非菩萨不足以知之。何谓以六根功德能够得闻天下事相?依太虚大师解,六识之根体,早就伏藏于我们内之胜义根,亦名净色根。在外云浮尘根,为扶助胜义根之用,故以净色根为主体,五...法华会上,诸阿罗汉并非是此种身份,不过在我我们愚痴众生演戏尔,观之阿难其实是大心菩萨示现,以夙世因缘示现为佛之侍者。所以,我们学佛不应该轻视任何人,不能随便诽谤高僧大德善知,因为,或许他们之间有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1060648.html
  • 论天台教中的净土思想

    是不二的。  可惜的是,佛讲《华严经》,只有菩萨才能听懂,圆教初住菩萨听了如聋似哑,何况六道凡夫?  佛不得已,这才开始说“阿含时”——讲小乘经典。这是从头开始,从我们的生活环境讲起,从六道轮回的...时讲《法华经》、《涅檠经》,都明确指归西方净土。方时又不问自说,讲出净土三经[1],苦口婆心劝我们求生净土。往生净土虽不是当下成佛,但一经往生,圆证三不退,必然成佛。而求生净土,又是带业往生,容易得...

    袁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360910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六章

    。自已还,皆悉有念。  众生只要有心,则就有念。唯独成佛,方能念念无妄念,念念清净平等觉悟,故自菩萨以下,悉皆有念。如菩萨有度众生之念,二乘人有涅槃之念,凡夫念念有我之念。  凡起一念,必落十...念佛。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如此,念佛非明心之要乎。  彻悟禅师曾言:“此念佛一门,文殊、普贤诸大菩萨,马鸣、龙树诸大祖师,智者、永明、楚石、莲池诸大善知识,皆悉归心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663705.html
  •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

    菩萨,不能出其范围。故无一人不堪修,亦无一人不能修……末法众生,福薄慧浅,障厚业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,则万难万难。”总之,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融通统一,后世逐渐演变为禅宗与净土的...中峰明本(1263—1323)禅师,24岁从天日山原妙习禅,晚居大禅寺,1296年原妙圆寂后,明本即游历皖山、庐山、金陵地,并于庐州弁山、平江雁荡山结庵传禅,后回天目山为原妙守塔,又北上少林寺...

    徐孙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0164146.html
  • 佛教死亡观

    把无始以来的根本习气,透过六波罗蜜、十波罗蜜的修行,一分一分剥落。从初地到十地一分分了断习气,直到菩萨、妙觉菩萨,就成佛,也就是进一步了变易生死。佛的生命即使圆满了,也都无始无终。  庄严国土成就...诸佛菩萨,而六道的景象也是出现中国人所熟悉的景象。至于西方人或非洲人死后,心识中所出现的,也是他们生前所熟悉而含藏在心识中的景象。  简单一句话,心生万法,万法皆由此心而生,所有外境皆不离此心的认识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4864489.html
  • 慧日普照.悲潮遍涵

    ,这是庇荫一切众生了“无差别”的际“界”,界──十法界,即通常所说的六凡法界和四圣法界。  佛陀的功德,除佛与佛以外,不但能普遍地庇荫六道众生,菩萨也还是为佛陀功德的庇荫者。所以从佛的大悲心行来说,最极劣顽的凡夫根性,与快臻圆善之境的大菩萨,都是间接、直接地施设种种“方便”或“正直”而度之。  佛陀对众生(有情)的肯定:能学能能圆成;佛法所说的学,内而观照身心现实的五蕴──从身心的察治、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367149.html